全国人大代表赵宗合和温菲表示,AI在传统钢铁行业有着非常明显优势,如生产流程的优化、质量管控和绿色转型。
2.然而,温菲认为部分常规工作可能会被自动化和智能化取代,部分尖端和空间受限的焊接工作仍需人工完成。
3.企业应关注员工转型,培养具有与AI相关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以适应智能化生产需求。
4.传统产业工人需正确看待AI发展,提升自身技能,发挥创造力、灵活性和情感沟通等方面的优势。
随着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人工智能正在被愈来愈普遍地应用到传统产业中,生产的全部过程逐渐趋向智能化、自动化,与此同时,它也给产业的劳动力市场造成了深远影响。该怎么样看待人工智能与传统产业的逐步融合?全国人大代表赵宗合与温菲向九派新闻表达了自己的思考。
作为中国五矿所属中国一冶钢结构有限责任公司焊接培训中心的电焊工、高级技师、技能教师,赵宗合长期关注工人职业技能培训。来自江西的全国人大代表温菲在钢铁行业深耕多年,早在去年全国两会,他就提出过推广智能制造技术在传统钢铁行业的广泛应用的建议。
关于职业被替代的担心,赵宗合认为,未来部分常规工作可能会被自动化和智能化取代,但部分尖端的、空间受限的焊接工作仍然需要人工完成,而和AI结合会是未来人才培养的方向之一。
在温菲看来,这类担忧具有一定现实性,大多数人应该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这样的一个问题。他建议企业注重员工转型,钢铁工人自身也需正确看待这一现象,不断的提高技能,发挥自身价值。
作为钢铁行业的代表,温菲告诉九派新闻,他认为AI技术能在钢铁行业发挥巨大优势,具体可体现在生产流程、质量管控、绿色转型等多个方面。
“比如,在生产流程方面,AI炼钢系统可精准调控炉温、优化连铸参数。在质量管控方面,它可钢材力学性能波动,指导工艺调整,且远超人工目检水平。另外,在绿色转型方面,AI系统能够深入分析生产的全部过程中的能源消耗数据,精准识别能源浪费环节,进而提出切实可行的节能措施,助力企业大大降低能源消耗,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温菲介绍。
同时,在设备智能维护领域,AI能通过对设备正常运行数据,如振动、温度、声音等的持续监测与分析,潜在故障,在故障发生前提出维护建议,极大减少设备故障导致的生产中断,降低设备维护成本,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而在供应链革新方面,AI可通过对市场趋势的精准预测分析,协助企业合理规划库存管理与物流配送,为企业在激烈的市场之间的竞争中赢得先机。
此外,现在的工业机器人还应用到高温冶炼工序、精整工序和物流搬运领域,其核心作用是保障人员安全、提升生产效率、降低能耗,推动钢铁制造向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在赵宗合看来,在焊接行业,自动化和智能化已经基本成熟,也正大量应用到实际生产中。他认为,智能化、自动化出现后,很大一部分工人原先脏、苦、累的作业环境得到一定的改善,现在部分工人在操作间里工作要轻松一些,“夏天不用那么热了,冬天也不用那么冷了,而且比人完成的质量还要好。”他表示,工人既能处在一个更舒服的环境中,又能比较高效高质量地完成工作项目,是件好事。
对此,温菲认为,在钢铁行业,这类担忧具有一定现实性。大多数人应该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这样的一个问题。他指出,从现实层面看,钢铁行业中诸如物料搬运、设备巡检这类重复性强的体力劳动岗位,正逐渐被机器人与AI系统替代。
赵宗合则表示,未来一部分常规化工作可能会被自动化和智能化取代,但有一部分焊接工作仍然需要人工完成。
其称,目前焊接行业的智能化开发还有一定局限,实现智能化焊接还有一定困难。他介绍,自己所在企业制造的一些构件都是不规则的非标产品,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构件形状会不停变换,在这样的情况下,智能机器人的编程和示教是个难题。此外,当前激光扫描、视觉扫描等技术扫描出来的结果,与人的视觉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以与火箭“心脏”、坦克零部件等相关的焊接技术为例,赵宗合认为这类焊接技术实现智能化、自动化的难度非常高,因此,“一部分产品能实现自动化和智能化,但是一些尖端的,或是一些空间位置受限的产品技术,还是需要人工去完成”。
在温菲看来,面对当前趋势,企业应将AI视为转型机遇。AI应用能全方位提升生产效率、产品质量与能源利用效率,减少相关成本和安全风险,助力公司实现从传统制造向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转型。智能化每减少一个传统岗位,就会创造相应的数字技术岗位。
为此,企业应该注重员工转型,把员工从简单重复劳动中解放出来,引导其向设备维护、系统监控、数据分析等更具价值的岗位转移,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并且,企业在推进智能化进程中,要做好内部转岗、培训工作,培养“数智员工”来适应生产发展需要。
目前,赵宗合所在企业也在快速推进、落实自动化和智能化焊接领域的研发与投入。“我们有协作机器人,也购入了好几台智能焊接机器人,但我们现在的教学还是注重传统的焊接工艺。”他表示,公司已在筹划投入一部分资金购买自动化、智能化的焊接设备,在未来的人才教育培训计划中,和AI的结合也会被纳入企业培训内容。“传统产业和人工智能结合一定是行业未来的人才教育培训方向。”
同时,温菲认为,钢铁工人自身也需正确看待这一现象。首先要接受变化,认识到AI发展是行业必然趋势。其次,要加强自主学习,利用企业培训的机会,不断的提高自身技能,掌握设备编程、数据分析等与AI相关的知识技术,成为适应智能化生产的复合型人才,拓宽职业发展道路。再者,尽管AI强大,但在创造力、灵活性、情感沟通等方面,人类具有独特优势。工人可在解决复杂问题、应对突发情况、团队协作等场景中充分的发挥自身价值,与AI形成互补,一同推动钢铁行业发展。
上一篇: 《早间新闻》:镜头背后媒体风云与人性博弈的真实镜像
下一篇: 彭博社总编辑:AI时代新闻行业八大趋势